從這二篇文章看起來, 果糖是很不好的糖類. 一般攝取還是以葡萄糖或是未加工的庶糖比較好.

而水果內也是富含果糖的, 多吃水果等於多吃果糖.

下次去飲料店應該自備庶糖 :p.

自由時報 美研究 果糖易快速生成體脂肪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果糖的甜度居所有天然糖類之冠,是加工食品的好幫手,坊間珍珠奶茶等杯裝飲品也多使用人工果糖來調味。不過,最新研究顯示,果糖讓身體與肝臟囤積脂肪的速度,比其他糖類都快。

產生大量三酸甘油脂

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部祝年豐教授指出,由於果糖具有高甜度、且不會刺激胰島素增加等好處,過去很多人認為果糖比其他糖更好。這篇研究則說明,不管是哪種糖,只要是精製糖都可能造成身體負擔。因為雖然果糖不刺激胰島素,卻可能讓身體產生大量的三酸甘油脂

研究結果由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療中心臨床營養學副教授伊莉莎白帕克斯等人,發表在「營養學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

受測者共進行三種測驗,分別在早餐喝下百分百的葡萄糖飲料、一半葡萄糖與一半果糖的飲料,以及四分之一葡萄糖和四分之三果糖飲料,並於四小時後進食午餐。

結果顯示,當使用果糖取代葡萄糖時,糖類轉成脂肪的過程明顯增加。而且早餐前攝取果糖較多者,即使是四個小時後才吃午餐,身體也傾向將更多午餐能量存進肝臟變成脂肪,而非將其燃燒做為能量。

跳過肝臟管制 無法變能量

研究人員指出,「人體以驚人的速度將果糖轉換成脂肪」。由於這些受試者都是健康且體重正常者,研究人員認為,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情形可能更嚴重。

果糖、葡萄糖與蔗糖等都能轉化成三酸甘油脂,這是一種中性脂肪。但當人吃進葡萄糖時,肝臟會如同交通警察一般決定究竟是要將糖變成肝醣儲存起來,還是將糖轉換成能量供身體使用,抑或將糖變成三酸甘油脂。

果糖就不一樣了!果糖會跳過肝臟管制途徑,直接進入下游的新陳代謝。相對容易合成三酸甘油脂,亦即更快形成體脂肪。

小朋友嗜甜 影響健康

「三 酸甘油脂就是民眾一般常說的『血油』,很容易受到飲食影響,最後堆積下來,也就變成體脂肪。」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臨床確實發現,攝食果糖後 三酸甘油脂會增加很多。她表示,雖然要達到相同甜度,使用果糖熱量可比用砂糖少三分之一,但即使是零卡的代糖也一樣,小朋友一旦「嗜甜」,未來健康就會有 不利影響。

 

果糖過量 長期可能致肝炎
【民生報/薛桂文】

 

一項動物實驗顯示,糖分若攝取過多,不僅容易肥胖,還會傷肝!最新研究發現,飲食中含有大量精製糖分、尤其是果糖,可能使肝臟的脂肪產生過氧化反應,引發細胞衰亡、肝纖維化等肝毒性病變,長期下來有致肝炎之虞

 

第57屆「美國肝病醫學會」刻正於波士頓舉行年會,由德、美兩國學者完成的一項研究,讓小老鼠分四組,並在其飲水中分別添加30%濃度的葡萄糖、蔗糖、果糖、人工甘味劑,並在八周之後,觀察老鼠的生理變化。

 

結果顯示,總熱量攝取及體重增加的幅度,依序是葡萄糖、蔗糖、果糖、人工甘味劑組;但肝臟的脂肪囤積、肝臟佔體重的比例、肝功能指數等指標正好相反,以果糖組最高,接下來才是蔗糖組、葡萄糖組、及人工甘味劑組

 

研究人員解剖了果糖組老鼠的肝臟,作進一步檢驗,發現其脂質的過氧化反應明顯升高,包括「脂質過氧化物(TBARS)」、「腫瘤壞死因子(TNFα)」、「胞漿素原活化物抑制劑(PAI-1)」等指標,都明顯高於其他三組。

 

值得注意的是,腫瘤壞死因子是一種細胞激素,其數量增加,容易引起細胞死亡,而PAI-1則是引起細胞纖維化的重要原因,這些指標的升高,都意味著肝毒性的升高。

 

領導這項研究的德國Hohenheim大學營養醫學系教授貝爾格翰表示,肝肪性肝病(NAFLD)如脂肪肝、脂肪性肝炎等,已知與過量脂肪、糖分攝取,關係密切,但大量糖分除引發肝臟脂肪囤積,還會造成那些傷害?作用機轉則甚少被討論。

 

此一研究證實,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果糖,對肝臟確實具有毒性傷害,很可能是增加了氧化壓力,產生自由基所致,雖非立即造成影響,但長期下來,恐引發肝臟發炎、纖維化,進而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研究人員強調,雖然過多糖分在人類肝臟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現代人攝取精製糖愈來愈多,像市售包裝飲料幾乎都含大量果糖,不僅是肥胖者增加的主因,也間接引發了脂肪肝,為肝臟健康埋下地雷,因此,保肝除應避免亂吃藥、控制熱量攝取外,限制糖分也是當務之急。

 

【2006/11/02 民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h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